九玄堂国医

别名:大良姜、山姜、红豆、红蔻、良姜子、红扣。
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。

出处:出自《药性论》。

1.《海药本草》:红豆蔻,择嫩者加入盐,櫐櫐作朵不散落,须以朱槿染令色深。善醒于醉,解酒毒,此外无诸要使也。

2.《开宝本草》:红豆蔻,云是高良姜子,其苗如芦,叶似姜,花作穗,嫩叶卷而生,微带红色,生南海诸谷。

原形态:大高良姜,多年生丛生草本,高1.5-2.5m。根茎粗壮,圆形,有节,棕红色并略有辛辣味。叶2列,无叶柄或极短;叶片长圆形或宽披针形,长30-50cm,宽6-cm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;边缘钝,常棕白色,两面无毛或背面有长柔毛;叶舌长5-10mm,先端钝。圆锥花序顶生,直立,鑫花,长14-32cm,径4-8cm,花序轴上密生柔毛,多分枝;总苞片线形,长约20cm;小苞片披针形或狭长圆形,长1-2cm;花绿白色,清香;花萼管状,顶端不等的3浅裂,有缘毛;花冠管与萼管略等长,裂片3,长圆形,唇瓣倒卵形至长圆形,长2.5-3cm,宽8-12mm,基部成爪状,有红色条纹;雄蕊1,与唇瓣基部;子房下位,无毛,花柱细长,柱头略膨大。,蒴果长圆形,不开裂,长1-1.5cm,宽约7mm,中部稍收缩,熟时橙红色。种子多角形,棕黑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7-10月。

生境分部:生于山谷草丛或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广东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
采制: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,于11-12月果实刚呈红色时采收,将果穗割回,摊放阴凉通风处4-7天,等果实皮变成深红色时脱粒,去掉枝村,扬净,晒干。

栽培:生物学特性,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向阳环境。稍耐旱,怕水渍,能耐短暂0℃低温,在-5℃时全株死亡。以圭层深厚、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无病呻吟土栽培为宜。栽培技术,用种子和分株繁殖。

性状鉴别:红豆蔻成熟果实呈长球形,中部略细,长0.7-1.5cm,直径0.5-1cm。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,略皱缩,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,基部有果梗痕。果皮薄,种子6,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,黑棕色或红棕色,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,胚乳灰白色。气香浓,味辛辣。以粒大、饱满、气香浓者为佳。

药理作用:1.挥发油对粘膜有刺激作用;2.有较轻的抗菌和抗原虫作用。3.有祛痰作用。

炮制:1.红豆蔻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用时捣碎。《圣惠方》:“去皮。”

2.炒红豆蔻:取净红豆蔻置锅内,用文火微炒,取出放凉。《纲目》:“宜炒过入药。”

贮干燥容器内,置阴凉干燥处。

性味:味辛,性温

归经:归脾、胃经。芳辣行散。

1.《药性论》:“味苦、辛。”

2.《开宝本草》:“味辛,温,无毒。”

3.《品汇精要》:“气之厚者,阳也。”

4.《纲目》:“辛,热。阳也,浮也。入手、足太阴经。”

5.《本草述录》:“入足太阴、阳明经。”

功能主治:温中散寒,燥湿醒脾。主治脘腹冷痛,食积腹胀,呕吐泻痢,噎膈反胃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搐鼻或调搽。

注意:阴虚有热者禁服。

1.《开宝本草》:“多服令人舌粗,不思饮食。”

2.《生生编》:“最能动火伤目,致衄,食料不宜用之。”

3.《纲目》:“若脾肺素有伏火者,切不宜用。”

各家论述:

1.《药性论》:治冷气腹痛,消瘴雾气毒,去宿食,温腹肠,吐泻,痢疾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治肠虚水泻,心腹绞痛,霍乱,呕吐酸水,解酒毒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ianrenzhangaxrz.com/xrzsc/95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