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五六年的调整,大花蕙兰行业走过了艰难的第一个产业周期,年开始走出低谷,规模加速扩大,质量明显提高,市场需求恢复活跃,产品供不应求,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。据调查,年大花蕙兰产量较去年预期减少,品质保持平稳,产品形态以盆花为主,切花为辅,呈产销两旺态势。

▲拱兰

产业分布集中

规模稳中有增,盆花产量较预期减少~年,云南大花蕙兰产量从55万盆增至万盆,年均增幅18.87%。年前后,因行情波动、种苗紧缺且价格高等因素,面积增幅下滑,规模调整,云南、广东等部分大花蕙兰生产企业转行从事仙客来、盆栽玫瑰等开花型小盆栽产销。但是,气候适宜、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云南玉溪、昆明大花蕙兰生产规模有增无减,年新增投产面积预计有亩,新增产量30万盆左右,年年初预计云南产量为万盆。但一方面,由于今年五六月份,云南高温干旱严重,农药化肥管理和温湿度控制难度增大,为达到开花要求部分产品减产。另一方面,今年部分基地转战鲜切花市场,改变盆花功能,开始发展大花蕙兰切花,部分盆花转为切花。再次,去年12月初,昆明石林、玉溪江川等部分地区低温霜冻,估计有25万盆大花蕙兰受灾损失。因此,从目前的调查统计看,年云南大花蕙兰盆花成品量万盆,较预计减少。

▲~年云南大花蕙兰产量及同比增长率

区域分布集中,呈“三片五带”格局我国大花蕙兰生产集中在云南及周边地区,少量分布于广东、山东、福建等省(区、市)。全国大花蕙兰以云南为中心,呈“三片五带”的分布特点。三片主要是指新发展起来的产区和传统产区,即嵩明片区、红塔片区、楚雄片区和禄劝片区。五带主要是指昆曲带、昆石带、昆河带、昆楚带、昆禄带。

昆明的嵩明和石林县,以及玉溪的江川、澄江和红塔片区属大花蕙兰生产老区,规模产量占总产量的76.49%,以龙头带动农户生产为主进行种植,生产技术水平较高,生产户最为集中。玉溪和嵩明两大核心产区持续发力,互为补充。玉溪片区气候条件偏热,11月中旬出货,12月完成订购,主要供货地为成都、广州等地。昆明市嵩明县及周边的寻甸县,属冷凉型气候,气温偏低,上市时间较玉溪推迟半个月,主要供货期为12月底至春节前。此地区大花蕙兰长势茁壮,叶片清爽洁净,株形美观,花苞大,花色艳丽,多箭(5箭以上)的成品优质花率超过80%,产品供不应求,短短15~30天完成订购任务,售价比全省均价高20%。但加温设备、大棚建设等成本高于玉溪,每亩投资增加30%~40%。

昆禄带以英茂花卉公司为主,生产基地超过亩,年产量40万~50万盆。新区楚雄、红河等地,虽然因政策环境、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,生产规模近两年增长较快,但品质还有待改进,发展速度相对滞后,以中小型生产商为主。

小型农场悄然发展全国大花蕙兰生产企业超过家,中小农场近百家,其中云南企业占90%,生产企业以国内企业为主,另有韩国、日本投资的企业。在云南生产大花蕙兰的企业,整体实力雄厚,部分企业属于上市公司或集团的分公司。开展大花蕙兰种植、销售和科研的上市企业有云投生态和浙江传化。年产量超过40万盆的仅有云南英茂花卉公司,超过8万盆的企业有云南的大汉、美山、山宜、岁兰、景薇、花友、晨丰园以及四川富华、仙龙等。大花蕙兰生产周期长达3~3.5年,投资大,亩投资15万~20万元,产销经营企业运行稳定。

大花蕙兰产业发展之初,土地资源丰富,劳动力充足,掌握了生产技术和品种资源的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充当了领头羊角色,成为大花蕙兰生产主力军,但随着土地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,以及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更多企业的辐射带动,众多个体户和农民充分利用自身土地、劳动力优势,积极投入,加大产品生产力度,于是小农场数量猛增,规模逐年扩大。据初步统计,云南大花蕙兰种植小农场从年前后的10余家增至目前的近百家,生产特点表现为小而扎堆,面积大多为5~50亩,但有的已达上百亩,规模和产量与企业比肩,产量上万盆的个体户已占到60%以上,扩容增产趋势明朗。按目前的发展势头,在市场转型调整关键期,小农场完全有可能成为大花蕙兰生产主力军,而企业被迫减少规模,转向产业前沿领域,从品种研发、种苗生产、相关资产供应或市场营销等方面谋求新突破。

▲切花采摘

技术交流活跃,科创成发展内核动力年11月在昆明召开的大花蕙兰订货会上,产销各方围绕市场行情、农资农药、品种种苗、管理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分享,其中生产管理中的细节尤其受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
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ianrenzhangaxrz.com/xrzyc/4704.html